主页 > imtoken安装地址 > 李礼辉:我们正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大机遇期

李礼辉:我们正处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大机遇期

imtoken安装地址 2023-11-21 05:13:29

比特币采用的区块链关键技术_比特币开启了区块链技术_什么是比特币区块链

在今年的2019(第三届)钱塘江论坛上,区块链成为热门话题。

11月2日下午,在钱塘江论坛地方金控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发表主旨演讲区块链,“解读区块链”。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

比特币采用的区块链关键技术_什么是比特币区块链_比特币开启了区块链技术

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解读区块链。 关于区块链,今天主要讨论四个方面:技术架构、数字信任、区块链金融和国家数字经济战略。 请批评指正。

区块链技术架构

我是这样描述区块链的技术架构的:区块链是所有参与者基于共识机制建立数字信任的分布式共享账本。

事实上,区块链是多种技术的综合创新。 首先,基于时间戳的链式区块结构,链上数据难以篡改。 第二,基于共识算法的实时操作系统,制定的数据可以共享; 第三,基于智能合约制定规则,可以证明技术信任。 第四,基于加密算法的端到端网络,交易双方可以相互选择。

那么区块链,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种不同的形态和架构,它们是: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

首先是公共区块链。 其基本特征是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具有开放的读写和交易权限,采用共识算法和加密算法的去中介数字信任机制,以及工作贡献证明和权益证明的虚拟货币激励机制。 例如,比特币属于第一代公共区块链。 但是,公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它的技术缺陷是硬件要求高和交易速度慢。 耗电量巨大,暂时无法适应大规模、高速的应用场景。

2017年以来,全球开始出现采用公链架构的分布式商业项目比特币采用的区块链关键技术,即DApps。 许多投资人和创业者最初声称,这种商业模式会形成集群效应。 也就是说,如果一条公链有1亿个DApp,每个DApp可以创造10万美元的价值,那么这条公链就有10万亿美元的价值,会产生一个巨大的规模。 但实际上,市场是非常理性的,这样的公链项目并不能满足真正的市场需求。

比如EOS,上线半年后,日活跃用户只有几万。 数以万计的用户都不足以支撑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更谈不上盈利。

“分布式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也与公链的变革有关。 所有的商业中介和信用中介都会被数学算法取代,可能不需要中心化的组织和中介成本,所以业务规模可以很大。 此外,数字世界的治理机制只是一种数学算法,不一定需要法律和执法者。

这里提出了一个基本问题。 在数字自由组织经济的流动状态下,数学算法能否成功替代中介、法律和执法者? 算力优势会不会构成垄断,阻碍公平?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或许在未来,公链可以突破交易速度和规模的限制,达到大众认可的可靠性。 只有这样,它才能在社会生活和现代商业中扩大自己的版图。 否则,你只能住在一个角落里。

接下来是私有区块链。 私有区块链架构的特点是分布式账本有一个中心,读写和交易权限必须得到“中心”的认可,并受到“中心”的制约和约束。 私有链的数字信任机制并不强调“去中介”。 私有区块链具有传统信息技术架构的“中心化”特征,但采用了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平台易于与现有信息技术平台集成,可建立基于局域的多维交互架构,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质量。

但是,很多区块链专家学者认为,私有区块链并不是真正的区块链。

三是联盟链。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联盟链看作是私有链的集合。 它采用分布式、多中心和中介架构。 它基本上是一个开源的、多中心的分布式账本,具有有限的权限和有限的授权读写和交易权限,没有强调没有中介的数字信任机制。 它有一个数字信任机制,可以是中介的,也可以是非中介的。

与传统的大中心数据结构不同,联盟链的“中心”地位可能不是由行政指定,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进步和服务友好竞争的结果; “信任”可以来自中介,依靠传统信用,也可以是没有中介的技术信任。

联盟区块链的技术架构提供了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更适合金融交易场景特点的需求。

金融交易有两大需求,第一是高频、多平台; 二是可靠性和安全性。

时间关系不讨论。

我们现在讨论财务可行性。 目前,我国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发达,已经建成了高速、大容量、集中化的信息技术系统。 近年来,进一步建设云计算平台,形成多中心、分布式、数据云多复合结构体系。 若采用联盟链架构,将构建大中小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形成金融机构互联互通的技术平台,实现现有系统与创新系统的无缝对接。系统,实现金融服务系统与客户的直接链接,实现信息、产品、服务的共享,可以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目前,我国区块链金融的研发和应用基本采用联盟区块链的架构; 在大规模商业应用中,联盟链最有可能成为主流架构。

数字信任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正在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 广泛和高速的数字链接需要可靠和高效的数字信任。 就像今天,每个人的手机都连接在一起。 新一代物联网将生产工具与交通物流工具全面链接,生活设施与医疗设施全面链接,人与物全面链接; 前瞻产业研究院观点认为,未来几年,物联网链路规模将快速扩大,速度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万物互联世界中的很多环节都有两个重要的功能:一是指挥控制功能,二是交易功能。 需要对管理权、指挥权、调控权以及产权和信托关系进行鉴权。 传统的认证体系和商业信用体系无法实现广域高速物联网所需的此类认证。

传统的电力认证和产权认证制度是中心化的,环节多、效率低、覆盖面小。 在传统的商业信用模式中,信任需要积累,信用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 信任需要中心节点,日常经济行为很难成为社会信用记录; 商业信用范围小,信用成本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传统的认证工具和信用模型很难渗透到数字物联网中,适应未来的需求。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建立新的数字信任机制。

首先,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了信任问题。 区块链可以建立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通过数学方法解决信任问题,用算法程序表达规则。 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相互信任。 智能合约嵌入相应的编程脚本。 这种可编程的脚本,本质上是一种定制化的规则,由交易各方共同确认。 从技术上讲,它是许多指令的列表。

一是实现价值交换的针对性和筛选性,即对交易对手的约束; 二是实现价值交换的限制性或条件性,即交易中的约束; 三是实现价值的具体使用,可以在发送价值时自动执行对价值转传条件的约束。 以此方式,可以确定并交付交易各方约定的商业条款,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规避不可预测的交易风险.

数字信任的第二种方式: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信用。 比如浙江的阿里巴巴率先利用大数据挖掘小微企业的信任。 我当时就知道了。 早在2016年,蚂蚁金服和网商银行就累计向超过500万家小微企业发放了超过8000亿的贷款。 这些贷款流向了实体经济的底部。 阿里巴巴之后,越来越多的科技金融机构推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托服务。 这里的关键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发现信任、创造信任,发现普罗大众的信任价值,促进信任的普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种实现方式是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产权认证。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人或物进行特征识别和时空定位,验证身份,确认点对点、端到端的管控、指挥和调整权力; 对资产进行鉴定,确认产权的价值和归属。

通过总结数字信任的方式,可以得出结论,数字信任的价值在于能够在未知或弱信任的环境中形成信任纽带,节省信任所需的时间和成本,促进业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 信用; 同时,可以在广域高速网络中建立零时间差、零距离的认证工具,提高物联网的实际效率和运行可行性。

也就是说,数字信任的主要优势是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普惠性。

未来,数字信任将有更大的可能性:小范围信任可能成为大范围信任; 有中间人的短暂信任可能变成没有中间人的直接信任; 高成本的信任可能变成低成本的信任; 没有信任可能变得值得信赖。

数字信任有可能实现四种可信:可信数据、可信产权、可信合同和可信法人。 我相信这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首先,重构产业模式,实现价值链、供应链、指挥链的一体化; 同时,还将重构传统金融模式,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融合。

区块链金融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诸多领域。

区块链技术在多方交易、信任基础薄弱的金融场景中具有特殊优势。 我在这里总结了三点:第一,链式区块链数据结构、共识机制、时间戳和密钥等技术,有助于防止原始数据被篡改,控制数据泄露风险,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 ,分布式架构和端到端的网络有利于信息的并行传输,管控的并行控制,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第三,智能合约有助于实现交易规则的差异化和可信化,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执行。 保证交易的及时性,避免虚假交易和重复交易,一定程度上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

具体有以下应用场景:供应链金融、存货融资、跨境支付结算、数字资产存证、保险承保理赔、资产证券化、监管科技等。 其中,监管科技可以为监管者提供直接的监管信息渠道,提供实时、可信的交易数据记录和风险预警信号,完善金融数据报送流程,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和监管成本。

区块链金融应用初见成效,如IBM、Ripple、纳斯达克交易所、摩根大通、微众银行、蚂蚁金服、万向区块链等; 又如浙江金控“1+3”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模式中的天道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是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行业探索应用的成果,也是行之有效的积极对标和实施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载体。

国家数字经济战略

如何评价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的看法是,区块链底层技术还不成熟,需要突破大规模可靠应用的技术瓶颈。 我们正处于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因为当你成熟的时候,机会可能就失去了。

目前,总体技术、区块链数据库、P2P点对点网络、密码算法等基础组件技术的集成创新已经相对成熟,但必须进一步满足集成应用的新要求; 此外,区块链独特的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新技术也需要完善。 国际知名区块链技术咨询公司Gardener认为,区块链技术成熟还需要5-10年时间。 从我的观察来看,每个国家都没有实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而我国区块链技术的研发致力于突破大规模可靠应用的瓶颈比特币采用的区块链关键技术,包括隐私计算技术、真实性监管等机制、智能合约技术、关键技术、多元化技术平台集成。

比如隐私计算技术,在区块链共识机制下,如何屏蔽敏感信息,改进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和链路可靠性。 比如真实性监管机制,区块链的特点是链上数据难以篡改,但是如何保证链上数据的真实性呢? 需要考虑如何利用区块链进行稳定资产的溯源,真正形成闭环,避免数据失真。

再比如关键技术。 区块链密钥丢失后很难找到,总要有补救的手段。 区块链技术必须与现有技术相结合。 如何优化多维并行交互架构,实现更多参与者之间的高效链接,保证数据传输效率,是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国家领导人对区块链高度重视,甚至专门针对这项技术发表综合讲话,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能还是第一次。 国家领导人特别指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

这些言论从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角度,指出了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关键路径和基本原则。 值得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企业认真学习和践行。

实施国家数字经济战略,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掌握自主可控技术。 我国目前在区块链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底层技术上缺乏自主产权。 我们的大部分应用项目都使用开源的区块链底层平台进行自适应调整和开发,从并发用户数、吞吐量、响应时间、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满足业务需求,实现身份认证和隐私保护。 保护等功能。 但是,我们大量应用国外开源程序可能会导致技术依赖风险。 而且,还要遵守开源平台注册地的管辖和法律约束,存在潜在的政治风险。

昨天看到火币发布了自己的开源平台。 希望中国自主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开源平台得到广泛应用。 着力把握数字技术主导权,明确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政策,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和专业人士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数字技术研发和应用,掌握自主可控的知识产权在数字技术的关键领域。 在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建立全球竞争优势。 我们需要发展下一代计算架构,保证数据的隐私性和可靠性,保证数据全过程和全周期的安全,同时保证数学算法的速度和效率。

二是维护数字社会安全。 在数字连接的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时空距离接近于零,这将提供更广泛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更紧迫的危险,引发重大安全挑战。 任何物联网应用系统或节点存在的潜在缺陷或遗漏,都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或成为黑客恶意攻击的漏洞; 由于物联网速度快、覆盖面广,可能会出现单一的事故,也可能会出现系统性的网络战。 过去成功应用于传统架构的安全技术和系统,包括应用于4G的网络管理技术和系统,可能无法适应超大规模、高速的数字世界。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新安全定义、安全技术和安全体系,构建全新的数字安全体系。

三是加快数字系统创新。 我国区块链金融标准化和制度建设刚刚起步,法律法规不够规范和具体。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电信联盟 ITU 和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都在制定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标准。

就我国而言,要加快数字金融体系建设,加紧建立数字信任机制,指定区块链金融监管、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数字货币监管等数字金融体系,以及法定数字货币发行。 完善区块链金融的技术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体系; 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契约性质和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准则和监管标准。

同时,参与全球数字金融体系建设,争取话语权,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监管共识,构建数字金融国际统一监管标准。

以上是我对区块链的粗略理解。

(火鸟财经独家安排,未经双方确认)

比特币采用的区块链关键技术_比特币开启了区块链技术_什么是比特币区块链